【记者:施亮晨 / 更新日期:2010.07.02】
一般鱼油的剂量不大,多吃对正常健康人较不会有太大的问题,但如果鱼
肝油吃多了,问题就大了,尤其有些民众误以为鱼肝油是鱼油,一旦过度
摄取,是会中毒的。
营养师,我最近买了一罐鱼油保健食品,你帮我看一下,每天吃两、三颗
没问题吧?」营养师接过来看吓一跳说:「这是鱼肝油不是鱼油,吃过量
了会中毒。」「什么!鱼肝油?鱼肝油跟鱼油不是一样吗?」这是振兴医
院营养师林孟瑜亲身碰到的例子。她说,鱼油跟鱼肝油虽然只差一个字,
但来源与成分却差很多,民众很容易搞混。
林孟瑜表示,鱼油主要是从鱼的脂肪组织中萃取出来,而鱼肝油则是由鱼
的肝脏中萃取出来;鱼油含有 ω-3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系列中对人体有益的
DHA(22碳6烯酸)及EPA(20碳5烯酸)脂肪酸,鱼肝油则含有维生素 A 及维
生素D。
★ 鱼油:清血管 鱼肝油:保护眼睛、顾骨头
鱼油中的DHA对眼睛视力及脑细胞发育有正面助益,可改善记忆力减退。
另有研究指出,DHA可降低情感性疾病的发生,包括忧郁及过动等;至於
EPA则有降低血脂及减少血栓以及抗凝血的作用,素有「血管清道夫」之
称。
台北荣总营养组组长杨雀恋表示,汇整各国家相关学会建议,一般成年人
DHA加上EPA的一天摄取量约需要400毫克到600毫克;如果是有心血管
疾病者,则DHA加上EPA的建议摄取量必须要是一般成年人的2倍,也就
是一天 800 ~ 1200 毫克;至於怀孕妇女,建议增加 ω-3 的摄取量,其中
DHA每天要摄取200毫克至300毫克。
至於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有助於眼睛视力,另可改善干眼症及夜盲;而维
生素D则有助於骨骼的发展及补充,对小朋友骨骼、牙齿的发育及预防老
年人的骨质疏松均有一定的帮助。
★ 鱼油:一般不会吃过量鱼肝油:吃多累积体内,会中毒
既然鱼油跟鱼肝油都含有这么多对人体有好处的成分元素,那么两种油都
多吃不是很好吗?杨雀恋指出,一般鱼油的剂量不大,多吃对正常健康人
较不会有太大的问题,但如果鱼肝油吃多了,问题就大了,尤其有些民众
误以为鱼肝油是鱼油,一旦过度摄取,是会中毒的。
维生素A和维生素D都是脂溶性的,跟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并不相同,水溶
性的维生素如果过度摄取人体会排掉,但脂溶性并不同,过度摄取会在体
内肝脏等器官累积。
维生素A和维生素D要如何摄取才不会过量 ? 杨雀恋表示,维生素A的成人
建议摄取量,女性为每天 600 微克,男性则为 500 微克;而维生素 D 的
成人建议摄取量,无论男女均为每天10微克。
杨雀恋进一步指出,如果过度摄取维生素A超出建议摄取值的5倍,皮肤会
过敏、干燥及脱皮,并导致肝脾肿大、厌食、关节痛及头痛;若维生素 D
超过建议摄取值的 5 倍,则血液中的钙会太高,进而导致心血管及肾脏病
变;所以对於维生素A及维生素D的摄取,最好在建议量的2倍以内,是比
较安全的范围。
★ 鱼油:饭前或饭后吃鱼肝油:随餐吃
无论是鱼油还是鱼肝油,只要弄清楚不要搞错了,而且依照建议值及指示
来吃,对人体才是有益的。杨雀恋指出,鱼肝油由於是脂溶性的,所以建
议可以随餐一起吃,可以提高吸收率;至於鱼油的使用,饭前或饭后服用
都可以,但有些人吃鱼油易反胃或是脤气,有的还会拉肚子或是打嗝口排
鱼腥味,如果要避免这些不适症状,建议可以随餐吃,将问题降到最低。
林孟瑜则建议,在吃鱼油或是鱼肝油之前,一定要先分辨清楚,再看罐装
上的建议量,如果是建议吃1~2颗,比较保守可以先从建议最低剂量,也
就是1颗吃起。
吃鱼油主要是摄取 ω-3 多元不饱和脂肪酸,ω-3 是人体必需脂酸,人体无
法从体内自行合成,必须要藉由外来转换补充,那么要摄取取 ω-3,非得
要吃鱼油不可吗?
★ 天然食物,也能简单补充到
林孟瑜说,鱼油是从鱼身上萃取来的,直接吃鱼当然也可以摄取到ω-3,
深海鱼含有相当丰富的ω-3,民众可以多选择含量比较高的深海鱼,包括
鲭鱼、鲑鱼、鲔鱼、鯷鱼、秋刀鱼及沙丁鱼..等。另外,一般海鲜类如虾
、花枝及牡蛎等也含有微量ω-3。
事实上,ω-3不是只有鱼才有,一些植物当中也有。杨雀恋说,植物中
的 α-次亚麻油酸 ,也是属於ω-3的一种,其进入体内可以转变成 DHA
及EPA,只不过转换的速度较为缓慢,在核桃、荞麦、大豆及大豆沙拉
油、紫苏油及亚麻仔油等食物中,均含有丰富的α-次亚麻油酸;另外,
深绿色蔬菜,特别是冬季产的菠菜、白菜、茼蒿、萝卜及芜菁等,因为
低温容易使植物中的α-次亚麻油酸含量增加,是素食者摄取 ω-3 的主要
来源。
至於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跟维生素D,林孟瑜表示,维生素D可由牛奶、
鸡蛋、鲑鱼、鲭鱼等食物获得,晒太阳比饮食更好,藉由阳光的照射,
人体内也能自行合成维生素D;而维生素A可由牛奶等乳制品、蛋及红
橘色蔬果包括胡萝卜、红椒及木瓜等,富含有维生素A或维生素A先质
β-胡萝卜素等食物获得。
如果不想太麻烦,不太想去计算维生素A的摄取量,1 杯牛奶、1颗蛋
、3公分乘以3公分大小丁块的胡萝卜,或是木瓜4到5块,每天换著搭
配一、两样吃,就可以摄取到维生素A,由於维他命A会在体内累积贮
存,这样一点点的累积也不会过量,多少可以维持一定的量,是平时
自食物中最简单补充维他命A的方法。
( 完整内容请见常春月刊 327期 )
【康健杂志 / 文:黄惠如 / 图:许育恺 / 更新日期:2010.07.07】
你以为只有外国的蓝莓、燕麦、橄榄油才有益健康吗?台湾就有经过科学
验证,可以防癌、抗老、让你活力充沛的超级食物。
当你坐下来用餐,就在做生死抉择,」全球知名营养权威、《 超级食物
》作者普拉特 (Steven Pratt) 说。听起来吓人,但充分的证据证实,健
康的关键,在於你挑选的食物。
食物中超过上千的天然化学物质拥有预防疾病的超级能力,不只是大家耳
熟能详的维生素、矿物质,还有近来营养界的超级明星植化素 (photoch-
emical)。
全世界都热中於选出超级食物,举凡促进健康、提升记忆力、加速新陈代
谢等主题,都被选出超级食物,连权威的《时代》杂志都曾选出年度十大
超级食物。多吃健康的食物绝对没有坏处,但是只眼巴巴看到国外选出的
蓝莓、火鸡肉等超级食物是不够的,在地、季节性本土版的超级食物,更
符合台湾人的终极需求。
《康健杂志》选择的方程式是:天然+本土+容易取得与烹煮,依以下 4
个原则和 3 个不同领域专家杨玲玲、赵强和朱慧芳共同挑选:
原则一、超级食物是天然食物
或许你可以在保健食品找到许多营养素,但它们对你的帮助比你想像的小
,「食物是非常复杂的」哈佛伯明罕妇女医院预防医学中心主任蔓森 (Jo-
Ann Manson) 接受媒体采访说。食物里可能包含抗氧化物、植化素、纤
维和其他尚未确认的化合物,共同协力强化健康。
举例来说,医学界本来以为多吃含 β胡萝卜素的食物可以预防癌症和心脏
病,但经过长期的研究却发现,吃食物有效,吃 β胡萝卜素补充品却没有
效果,疑问的解答,最有可能是在多种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综效。
所以食材达人朱慧芳说:「该吃叶子时就吃叶子,不要吃胶囊。」
原则二、超级食物来自台湾人日常的饮食
台湾人的饮食中比西方人常吃黄豆制品、海带海藻类与菇菌类,这些食物
后来都被发现极具营养价值,值得我们珍惜。
但许多植物如辣木、香椿、桑叶虽具有强力抗氧化物,大多种植来作为开
发保健食品之用,非台湾人日常的饮食,专家建议不予推荐。另外如桑椹
等蔬果也因产量不稳、且产季短,若推荐可能只能食用果汁或果酱等加工
品,因非健康饮食之道,也成为遗珠之憾。
原则三、超级食物是指超级饮食方式
「促进健康最重要的是饮食型态和规律运动。饮食型态就包括多吃这些超
级食物和其他各种各样营养的食物」塔夫兹大学研究员莉齐天坦(Alice L-
ichtenstein)说。应该将超级食物融入均衡饮食计划中,从最基本的蔬果
、油脂、五谷、肉鱼蛋奶类5大类食物,均衡饮食做起。
原则四、超级食物可补足台湾人饮食不足
「超级食物要补足现代人饮食的弊病,」马偕医院营养师赵强说,国人十
大死因中,恶性肿瘤、心血管疾病与各种慢性病的成因,几乎都是氧化自
由基导致,因此具抗氧化成分的蔬果,会被大力推荐。
虽然《康健》选出18种本土版超级食物,并不代表饮食需局限在这 18 种
食物里,《康健》也选出和这些超级食物同类别、提供类似营养素的伙伴
食物,最好轮流食用这些好食物,让这些食物从此与众不同。
★ 谷类糙米
糙米有种米糠的不愉快气味,蒸煮后口感欠佳,一直不能成为人类的主食
。但随著健康意识抬头,糙米成为当红明星。
台湾人常吃的白米是去掉米糠层,等於去除谷类中重要的营养素,糙米只
有脱壳,因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群、维生素E,以及镁、磷等矿物质。
最新发表在《内科医学志(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)》的研究
发现,只要用糙米替换白米,就可以降低第二型糖尿病(又称成人型糖尿
病)风险。哈佛公卫学院研究人员估计,每天用相同重量的糙米代替白米
,就能降低16%第二型糖尿病的风险。
糙米里更有一种成分叫谷维素 ( oryzanol ) 是一种强力抗氧化物,可以降
低胆固醇。
糙米里的木酚素可以预防乳癌与其他荷尔蒙相关癌症,另一项发表在《英
国营养学期刊(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)》的研究发现,停经后的
妇女吃富含木酚素的食物,体脂肪和身体质量指数(BMI)比较低,也就
是会比较精实、比较瘦。
糙米浸泡发芽后,营养成分又大大提升,在日本掀起一股发芽玄米(即糙
米)的风潮。
糙米发芽后,r氨基丁酸 (GABA)含量急速上升,发芽糙米中 GABA 的含量
是白米的5倍、糙米的3倍。GABA 是一种抑制性的神经传导物质,可以抑
制紧张焦躁的情绪,具轻微的镇定剂作用,所以是最in的抒压成分。
糙米发芽后六磷酸肌醇(IP6)也是白米的4倍,具有抗氧化作用,可提高
人体免疫力,对部份癌细胞如肝癌,有抑制作用。
怎么选?
三位专家建议一定要选择有机糙米。因为糙米保留了稻麸、胚芽,传统农
法里惯用的农药与除草剂无可避免会留在上面,反而会比白米吃到更多农
药。
怎么吃?
先以冷水浸泡1小时,再以水与米比为1.2:1蒸煮。若一开始不习惯,建
议可以白米混糙米煮,比例是白米:糙米:水=2:1:3.25。
★ 根茎类地瓜
地瓜像是一位早就走红的大明星,等著我们去细数丰功伟业。
地瓜发迹之初,是因为许多企业 CEO 吃地瓜餐,发现因此减了肥,那是
因为一颗地瓜只有115卡,热量不到半碗饭。大老板们还觉得吃了地瓜后
精神好,那是因为地瓜里有很多钾,人体如果钾质太少,会虚弱疲惫。钾
质也能使心脏功能和血压正常。
地瓜还有很多纤维和β胡萝卜素,β胡萝卜素是绝佳的抗氧化来源,可以保
护身体不因细胞受损而导致癌症,也可以预防心脏病。
地瓜还是其他抗氧化物的优质来源。如红色的地瓜有茄红素,有助於对抗
心血管疾病、乳癌和摄护腺癌。紫色的地瓜有花青素,有助於预防身体的
退化性疾病,也有助於提升记忆力。
只不过地瓜的升糖指数(GI值,指食物影响血糖的程度)偏高,糖尿病人
、代谢症候群的患者应该少吃。
怎么选?
很多人以为地瓜生命力强,不太需要用药。朱慧芳实际走访农地发现,地
瓜因为味甜容易吸引田鼠和地下虫,所以传统农法仍倾向施药。朱慧芳建
议选择有机地瓜或安全用药的农家,而且中等大小约手掌长度的地瓜最好
吃。
★ 蔬菜类地瓜叶
现在连外国人都要试著尝尝我们台湾人的地瓜叶了。
美国阿肯色大学把地瓜叶列为全世界最营养的蔬菜,因为地瓜叶里含有15
种抗氧化物,可以预防心脏病、发炎与一些癌症。
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研究所一份病例对照的研究发现,原发性肺癌病人与邻
居对照,发现饮食中摄取维生素 A、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频率愈高的人
,罹患肺癌的危险性愈低。而拿来研究的13种食物中,茼蒿和地瓜叶会随
著摄取量愈多而降低罹患风险。
地瓜叶里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、铁,只要吃一盘,几乎可满足1天的需求。
怎么吃?
台北医学大学药学院院长杨玲玲博士提供私房食谱,可以将地瓜叶当主食
,一餐就吃到大量的地瓜叶。先用鸡骨架加丁香鱼用电锅熬成高汤;高汤
里先加入地瓜叶梗煮熟,再加入易熟的地瓜叶,最后加入姜丝、枸杞、盐
调味。
★ 蔬菜类番茄
要选超级食物,番茄不上榜很难,因为茄红素早已成为众人关注焦点。
最早番茄最令人振奋的抗癌效果就是预防摄护腺癌。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
,每周吃 10 份蕃茄、番茄酱、番茄汁,甚至是披萨的人,罹患摄护腺癌
的风险是每周只吃两份以下的人,少了45%。
后来番茄不只能对抗摄护腺癌,还被发现可以对抗乳癌、子宫颈癌、膀胱
癌和肺癌。也是因为茄红素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,有助於抑制自由基对
身体的破坏,茄红素干扰癌症细胞的生长与扩大,另外茄红素也能刺激免
疫系统,让身体更有效率对抗癌症。
番茄后来也被发现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德国科学家研究有无
心脏病史的男性体内的茄红素浓度,发现茄红素较低的男性心脏病发病的
机率是浓度较高者的两倍。
番茄里还有可以保护眼睛的叶黄素,可以预防老人黄斑部病变,也能强化
视力,常用眼的上班族可以多吃。
怎么吃?
茄红素溶於脂肪,所以番茄沙拉上淋点酱汁,或是番茄炒蛋,都比新鲜番
茄吃进更多茄红素。
伙伴食物:红西瓜、红肉葡萄柚、木瓜等红色的蔬果。
【TVBS / 记者:洪玲明 / 更新日期:2010.10.28】
市面上贩售许多含糖饮料,不过你知道,这当中添加的几乎都是「人工果
糖」,像是可乐、运动饮料或是乳酸菌饮料,就连燕麦饮品、优酪乳都含
有这种成分,营养师表示,含有人工果糖的饮料喝多了,不仅高血压、高
血糖、高血脂三高找上你,这种果糖不仅高热量,还会刺激血液中「饥饿
素」的分泌,反倒让你越喝越饿。
你爱喝运动饮料、还是燕麦饮品、或是豆浆,小心喔,就怕越喝越胖。
TVBS记者洪玲明:「其实就是饮品当中加了这个,高果糖糖浆。」
联合医院营养部主任金惠民:「在前一餐你果糖的比例,吃的比较高的时
候,你在后面进食的量会增加,可能就是受制饥饿素的影响。」
营养师说,一般市售饮品多数都会添加高果糖糖浆,也就是人工果糖,一
般人以为喝完饮料会增加饱足感,肚子就不会饿了,但饮料中加了人工果
糖,不像葡萄糖会刺激胰岛素,瘦素产生,这种人工果糖反倒还会增加血
中饥饿素,导致过度进食;喝多了含高果糖糖浆的饮品,三高更会找上你
。金惠民:「几乎现在都是高果糖玉米糖浆。」
到底饮品有没有添加人工果糖,很简单,看原料标示,有写「果糖」就是
,倒是标榜养生的燕麦饮品含果糖,优酪乳也是。营养师提醒,业者多半
为了调味,人工果糖也较省钱,不过不想变成鲔鱼肚,还是少喝为妙。
【中央社 / 记者:王鸿国 / 日期:2010.11.02】
台北县政府卫生局今天公布自助餐及便当、快餐店家随餐赠送稀释发酵乳
抽检,共抽查15件,2件乳酸菌含量远低於标准,不合格率1成3。
卫生局表示,检验项目包括防腐剂、大肠杆菌及乳酸菌含量,共有「津津
活菌发酵乳」及「鲜酪原味稀释发酵乳」乳酸菌数含量低於标准不合格,
卫生局已要求受检餐饮店家将不合格产品下架。
卫生局指出,依卫生署所订食品卫生标准,「稀释发酵乳」每公克应含活
性可食用发酵菌 (乳酸菌数)100万个以上,但 2件不合格产品都远低於标
准,「鲜酪原味稀释发酵乳」检出每公克只含 7600 个乳酸菌数,与规定
标准相差约 131倍。卫生局表示,不合格产品制造商皆在新竹县,已移请
新竹县政府卫生局调查并限期改正。
卫生局强调,由於乳酸菌不耐热、不耐氧气,发酵乳在生产后,乳酸菌数
量会不断减少。民众购买时应注意发酵乳有无冷藏保存,购买后如未立即
使用,也应冷藏保存在冰箱。
【记者林修卉 / 台北报导 / 日期 : 2010/09/22 00:17】
监察院财政及经济委员会21日下午通过监委赵昌平调查案,针对保健食品掺杂西药,卫生署却「未界定保健食品名称与管制类别、抽验不力及稽查无方」,监察院提出纠正。
监察院指出,98年国内「保健食品」产值近新台币480亿元,国内市场需求约632亿元,但根据前药检局执行「保健食品掺杂西药」检验业务,93年到99年平均检出率为33.5%,其中以97年检出率高达40.7%,显示问题的严重性。
监察院表示,掺杂西药的「保健食品」,以补肾滋养类与减肥功效为主,93年到99年1至6月平均补肾滋养类的保健食品,竟验出掺杂西药成分超过一半。
监察院表示,台湾保健食品市场约有超过3000项保健机能性食品,但卫生署核发的健康食品许可证共190张,其中无效者13张,积极列管仅有177项产品,显示列管幅度狭隘。
监察院说,「保健食品掺杂西药」每年高达三成以上,卫生署却漠视「保健食品掺杂西药」的严重性,未督促食管局厘订有效因应方案,纵任违法案件一再发生;再者,违规产品每年均以诉求壮阳及减肥功效为主,卫生署也未研拟因应对策。
赵昌平表示,卫生署对於「健康食品」小绿人标章的宣导不足,对於「保健食品掺杂西药」的查缉工作,也非卫生署可独力完成,因此建议行政部门应善用当前行政院成立的跨部会「伪劣假药联合取缔小组」架构,纳编为常态专案执行计画,才能永续打击不法,发挥防微杜渐的宏效。
原文网址: http://www.nownews.com/2010/09/22/11490-2648545.htm#ixzz1AncsgjM0